2023 一蓑烟雨

生活Life总结Summary

2023,我以结束隔离 (opens in a new tab)而开始,也许从此刻就埋下了这一年步步坎坷的伏笔。

2023 是我既 2019 (opens in a new tab) 之后的又一次重启人生之旅。上一次是我单打独斗,这一次变成了拖家带口。疫情的后两年,我没有写年终总结,关注我已久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断档了,但这也确实是如现实生活所演,地理空间的隔断让生活也变得局促。我到底是也没闲着,偷摸着当了人夫也作了人父,“时间就像一头野驴”,横冲直撞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探亲之旅

就先从隔离说起吧,我有幸作为最后一批入境隔离 (opens in a new tab)的同学,在隔离酒店度过了我 2022 年最后的几天。我至今也没想明白,在香港呆了三年都没阳过的我,是如何在入住隔离酒店三天内就喜提红码。幸亏娃的身体很棒,高烧只持续了一两天,没有让我们担心太久。本来龟腚:“必须同房间内所有人健康码转绿,才能结束隔离”,但幸运的是,在隔离期间遭遇大赦 (opens in a new tab),于是隔离期满就被放出来了,好在没有影响之后的行程。

其实这次回去,是我的探亲访友之旅,我们的行程安排的很满,因为马上就要远渡重洋了,所以想在走之前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见一遍。我只请了一个月的假,几乎每周都要转场到另一个城市。从光怪陆离的香港职场,一下回到内地亲朋好友安排的大鱼大肉中,实在是乐不思蜀。第一次在山东过年,顿顿白酒也是让我领略了什么是好客山东。

亲情这个词,单拎出来讲显得矫情,但冠以三年的间隔就显得弥足珍贵。

忙碌的二月

假期结束我就马不停蹄回到了工作,猛赶了几天工作量就是为了把之后的时间都匀出来。因为这个月我们要收拾行李、搬家、很多 paperwork、把香港的一切安顿好。

事情在按部就班和着急忙慌中徘徊进行,还记得电视里播着《狂飙》,我们收拾家里的速度也在狂飙。能送的、能卖的、能扔的我们都处理了,最后还是整理出了二十多个箱子要运往美国。

但即使是这么忙,老婆大人还是给我安排了一个生日旅行——曼谷。一方面是为了仪式感,另一方面是弥补我明明在香港却三年都没能在周边旅行过的遗憾。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就为了多看几眼亚洲。

终于在二月底,我们踏上了飞往美利坚的飞机。走之前,我们和自己空无一物的房子合了影。

开启新生活

我们最开始的落脚点是一处 Airbnb,之所以没有直接远程租房,就是想看看这个城市再选择住哪里。尽管有 20 多个小时飞机+时差的疲惫,但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我想任何刚去一个全新地方生活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吧,最开始的一个月可能是最兴奋的一个月。这让我想起我 2019 年刚去香港的时候也是如此,无数新奇的事物刺激着我的神经。这和旅行略有不同,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紧接着我就几乎以最快的速度安顿下来了,还总结了一篇经验 (opens in a new tab),看着字数不多,但实际每一项办下来都有很多曲折。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读一些规则的文档,试图搞清楚很多事情运行的逻辑。尽管我之前做了不少调研,但实际的办事体验还是和网上的文章有很多出入,真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后来我们选择了住在远郊,这也导致我每天上下班通勤要开车两小时,期间我的 Tesla (opens in a new tab) 居功至伟。在美国没车相当于没腿,于是我在拿到驾照之后火速买了一辆 Tesla。当时疯狂的油价和短缺的供应链导致美国汽车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尤其 Tesla 水涨船高,我运气好看到最近的 dealer 那刚好有一辆就果断下单了。虽然事后 Tesla 车价一路下跌,背刺的我好惨,但我还是很喜欢它。我觉得人生的第一辆车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因为它会陪伴你很久很久,你也会对它有特殊的感情。

一切安顿好,我也就又开始两点一线的生活了。

最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刚才提到的二十多个海运箱子,二月底被运走八月初才到,在海上漂了半年....所以我们上半年几乎只有两三套衣服换来换去,还得把本来有的一些东西又买了一遍。那个海运公司我们每个月催他们每个月推...最后运到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受潮了。我有一块显示屏也被压坏了,万幸的是 PS5、AppleTV 这些还能正常工作。下图是行李运到的那天,我们已经等到完全没了期待感。

通胀

人的适应能力很可怕,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很多事变得理所当然。得益于香港生活也有很多西式的地方,所以我们都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生活,然而物价却成了唯一不同于我预期的东西。香港的生活成本 (opens in a new tab)我一直觉得还好,因为有高薪和低税,但美国的物价却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疫情中大放水之后,通胀的压力传导到了每个人身上。连我美国同事都说:“美国一个人挣钱养全家加两条狗的生活已经过去了”。

举个例子,我上文提到的 Airbnb,我住了一个月花费 5000 美金;在我刚来没车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租车要 100 美金;下图的午餐,要 23 美金。最令我无语的是小费 18% 起步...

我前两天把 2023 年的花费统计和整理了一下,发现即使是在家做饭,也只能省个小费钱,这说明食材也在涨价。对于打算移民的各位,最好先在 Cost of Living Comparison (opens in a new tab) 上对比一下自己所在城市和目标城市的生活成本,起码有个心理准备。

所以最开始,我们感觉对比之前在香港,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可支配收入毫不夸张地说下降了 50%。随后慢慢习惯了月光的生活,生活质量也慢慢提上来了,这些都是必经之路,我们也学会了宽慰自己。

无法言说

年中压力最大的时候,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但都挺过来了。当时想找一些朋友诉诉苦,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无法言说的地步。尤其是在国内的朋友,是完全不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你的,因为生活的环境差异太大了,别人看到的永远和自己感受的错位颇深。我过后还专门写了篇润, 便是好吗 (opens in a new tab),其中写道:

你说润的过程有多辛苦,别人以为你在夸大其词;你说润其实不难,别人又觉得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说润了之后过得没以前好,别人觉得你藏着掖着不真诚了;你说润了之后过得更好了,别人又觉得你在炫耀。不管是羡慕还是揶揄,只要你去解释换来的一定是更多的误解。所以我觉得,润只有冷暖自知。别人眼里都是幻想的,自己感受才是真实的。

至于那些外界的赞美或误解,其实都不重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切,而这份真切也不是能被三言两语就打破的。不过有部分人,他们的视野能穿透信息差,能理解你的感受、能给一些建议、能帮你一把,这些朋友才是值得珍惜的。

这也是我出来至今仍然感受最深的。

美式生活

美式生活除了开车就是开车 (opens in a new tab),出门买个咖啡也要开车,可能是因为我不住在城里的缘故吧。不喜欢开车的人会很痛苦,但相反我这种喜欢开车的人就如鱼得水。这一年,我一共开了 20000 公里,结结实实的过足了开车的瘾,还开了两次大车,为了我北美卡车司机的梦想前进了一小步 :)

吃上,我发现美国人不重视午餐,而且也没有午休时间,所以大家要不是自己带饭,要不是下楼买个三明治、沙拉或汉堡对付一下就接着工作。公司附近的吃的很容易吃腻,所以我的午餐基本上就是在寿司和三明治之间交替。早饭和晚饭得益于老婆大人的厨艺,还是吃得很不错的。而我在这一年中唯一进步的,可能就是烧烤技术了...户外烧烤炉遍地都是。

当然,还有一项,让我从不解到享受的是—— DIY 各种事。打扫院子、割草、剪枝、修电器、修家具、改造家具等等...我的动手能力 (opens in a new tab)感觉得到了十足的提升,很多在香港找菲佣很便宜就干了的事,在这里我都得自己干,九月十月两个月我感觉周末都在干体力活。一开始我可能是为了省点钱,后来逐渐喜欢上了这些无脑的机械劳动,可能我的终点也不能免俗,也是打造自己的车库,最后沉迷在车库里搞各种木工吧...还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第一次去小镇上的图书馆时,有一本厚厚的书叫《How to fix everything》,后来我真正悟了,可能确实需要这么一本书。

通过这些日常的生活,我慢慢也领悟了美国精神的内核——个体对个体负责。虽然简短的几个字,但不是很多人能理解。美国人不喜欢别人来打扰甚至管束他们,不需要让渡一部分权利给别人,来让别人“罩着”自己,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一切负责,独立且不干涉别人。“只要关上家门,我在里面干什么都行”。

旅行

除了文章最开头提到的曼谷,我今年还去了很多地方,不过娃还很小所以只能去一些她也能玩的地方。比如佛罗里达的小猪佩奇主题公园、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佛州的迪士尼真大啊,完全逛不完,环球影城则是圆了老婆大人的哈利波特梦。

年中去了趟纽约,第一印象是脏乱差,地铁里的黄色液体和尿骚味拉低了这个城市的下限。不过仍然是有很多耳闻不如一见的地方,比如中央公园、自由女神像、时代广场、布鲁克林大桥、华尔街等等。晚上漫步在长岛,吹着海风感叹我到底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也被朋友拉到法拉盛,迅速下沉到国内三线城市的氛围,边吃饭边 K 歌,真是有趣。

想看海了,于是去了周边的 Savannah,这里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比如《阿甘正传》里阿甘坐过的那张长椅就在这里。海景自然是没有香港好的,但排队等了一个小时的冰激凌非常好吃,是一家百年老店了。

其他的就是城市附近的特色小镇逛逛,比如 Helen 小镇,很多哈雷骑士会来这里,有一些手工店,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和游玩项目,可以理解为美国版农家乐吧...

偶尔去一趟 Stone Mountain,到了山顶俯瞰才能感受到整个城市仿佛是嵌在一片森林里的(下图):

说实话呆久了还是挺无聊的,人真的很奇怪,我们在国内的时候总觉得到处得排队人好多,来了美国反而有点稀罕,黑五的时候我们特地开车到附近最大的 outlets 感受了一把,看到人山人海在排队,终于有种热闹的气氛了,苦笑。

输出

今年我除了陪伴家人和努力工作,其实自己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但都在无尽的焦虑之中消磨掉了,所幸偶尔还是有些产出的,一直坚持在做的大概就三件事:

我愈发觉得,可能内容创作我是真正比较感兴趣的,尤其是写作。但内容创作有瓶颈,也养活不了自己...除了这三件事外,其他的也不值一提。

今年在工作上花的心思比较多,毕竟陷入了“打工人陷阱”,不如把这份工打好。

年尾,我又得无奈搬家了,其中缘由说来话长,但居无定所的感觉也许就是漂泊在外的人一直要忍受的吧。12 月 31 号那天我租了辆小卡车,装得满满当当从旧家(下图)把东西运到了新家,一切都是自己干,也着实是累坏了,这辈子都不想再搬家了,但我深知这还只是第一年,荆棘之路远未结束。

冷暖自知可能是我今年体悟最深的四个字,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已实属不易。如果有一直在背后支持自己的人,那真的是很幸运且幸福的事了。感谢我的老婆大人,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让这个小家的温暖总是在岁月中绵绵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