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刊的订阅说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免费内容传播和付费形式尝试,我终于摸索出了今后本周刊的定位和模式,特写一篇用以说明。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William Gibson
首先,本周刊(GeekPlux Lab (opens in a new tab))是我业余时间打理的一档邮件通讯列表(newsletter)。从 2022 年初开始创作,已更新 17 期,目前有 2388 人订阅。
模式:免费+付费
通过前期的探索和后台数据分析,我决定将今后的内容分为免费和付费两部分:
- 付费内容为每两周更新一篇科技公司分析,下文会详细说明。
- 免费内容则继续围绕我个人兴趣,但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定位
从年初到现在,因为是我一个人在做,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都是围绕我的个人兴趣在写,内容涵盖了商业、投资、区块链、财富自由、个人效率等。我在写在订阅量过 2000 之际 (opens in a new tab)和拥抱开放的 Web (opens in a new tab)中都对我的创作初衷和目标进行了阐述。
虽然主题看似零散,但却有统一的内核。当前世界越来越快,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跟不上,但我觉得只有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思考,也只有停下来才能更好地观察这个世界。很多热点,过两天就被人遗忘;很多创新,只是换汤不换药;很多事件,都是轮回上演。这些都没必要追逐,如何应对未来纷繁复杂的世界,我想只有两点:
- 提升自己
- 掌握世界规律
这便是我今后输出的主要方向。我不愿把这个周刊的订阅者称为粉丝,更愿意称作朋友,如果你订阅了本周刊,我会把你当作和我一起思考的同行者。本来写作就是自己的一次思考,发出来则相当于抛出一个论点。过去我有收到为数不多的几封回信(直接回复邮件即可),有感谢和鼓励我的,有催更的,也有纠正和探讨我观点的,我都非常感激。另外我有一个读者群 (opens in a new tab) https://t.me/geekplux_friends (opens in a new tab) ,欢迎加入。
免费内容的例子:
- 如何不努力也能财富自由 -#2 (opens in a new tab)
- 如何在某一领域成为世界顶尖 -#5 (opens in a new tab)
- 如何更好地工作 -#6 (opens in a new tab)
- 用纯文本作效率软件 -#10 (opens in a new tab)
- 消费决策成本与财富自由的关系 -#12 (opens in a new tab)
- 我获取信息的方法 -#14 (opens in a new tab)
付费订阅
付费频道每两周更新一篇互联网或科技公司分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型、业务逻辑、增长模式、运营方法和财务报表......等等。
虽然我是一个程序员,但我对金融和商业很感兴趣。最懂科技公司的往往不是机构里那些金融分析员,反而是我这种摸爬滚打的从业员工。我希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科技和金融术语,也希望以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解释为什么这个业务能赚钱、那个公司能上市等等。
这里我要再次声明,All opinions are my own,所有文章内容均出自我个人,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付费内容的例子:
- 巨头垄断的世界, Web3初印象 -#3 (opens in a new tab)
- 创作者经济-概念篇 -#7 (opens in a new tab)
- 创作者经济-实例篇 -#8 (opens in a new tab)
- 数据商业经济 -#9 (opens in a new tab)
- 下一个伟大公司 Stripe -#16 (opens in a new tab)
关于定价
我的写作水平很业余,商业认知也很浅薄,但我每周花在写一篇 newsletter 的时间已经接近一整天。基本上从周五晚就开始发愁要写什么,一直扫完邮箱和RSS,到大概周日下午才可能憋出一个灵感,然后开始写,所以从时薪的角度上我这个不贵 :) just kidding。
我在#13 (opens in a new tab)中曾说我的目标不是为了多大的订阅量,也不是为了有一笔很高的额外收入,所以我采取当前定价(20 元/月)的原因主要还是想在其中取一个平衡,一是让我觉得我花费的时间不亏,二是让我觉得自己能提供当前价位的价值。定价还体现了创作者对自身的要求,我之后应该不会降价,只可能涨价。
总之我标出了价格,至于值不值就由读者判断,买卖均是如此。
为什么要付费
网络上对于“创作有价”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很多人应该都已经认可了这一观点,付费是对创作者及其时间的认可。
但我还想说点别的。如今很多信息都是平台从创作者推送到消费者面前,而消费者的每一次交互其实都是在为信息投票。浏览、点赞、评论、付费,其实都是对信息的再加工。这些再加工会被平台的算法吸收,作为下一次推送的根据。平台本身是不生产内容的,创作者的作品和你的交互信息,在平台眼中都是数据,这些数据和算法才是平台真正售卖的“产品”。所以你是消费者,本质上也是创作者,你的每一次投票都是创作。
付费大概是最真实的投票方式,所以当你付费的时候,是对作者最真实的认可。
GeekPlux 是谁
这里容我略微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程序员,擅长前端和数据可视化,在创业公司、大厂和外企都呆过,现在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有一个自己的博客 (opens in a new tab) https://geekplux.com (opens in a new tab) ,里面记录了我的一切,已经写了十多年,超过 100 篇博客,每月访问量都超过 2 万。至今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但一直在折腾,努力做这个世界的生产者。平时在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上比较活跃,欢迎关注我。
尾
我相信这篇声明,不是本周刊的终点。之后它可能会不断更新不断进化,我希望它在创作者不可能三角(高频、优质、原创)中残存一些可能性。
其他 Newsletter 推荐
感谢下面👇几位几次的强力推荐。如果有哪位也推荐过本周刊,可以直接联系我,我会更新在下面。
- DEX 周刊 (opens in a new tab) - 关于产品、设计、前端、软件等内容的精华资讯邮件列表
- Jiayuan Thoughts (opens in a new tab) - Read, Learn, Share
- 好工具周刊 (opens in a new tab) - 发现并分享有趣,有创意,免费、好用的工具,每周四发布
- 野生架构师 (opens in a new tab) - 开发资源 💻、推荐阅读 📖、探索发现 🕵、实用工具
点此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