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工作 -#6

newsletter职场工作Work

这是 GeekPlux Lab 第七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 (opens in a new tab)周刊页面 (opens in a new tab),欢迎邮箱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本周刊,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农历新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了,不知道大家做回工位上的感觉怎么样。HK 最近疫情又爆发了,天气也冷,所以我过年期间基本没出去。在家办公的日子久了,其实是很怀念去公司上班的日子的,效率更高,生活和工作切割得更开。新年工作马上开始,很多人估计要定新年 KPI 了。这期就以工作为主题,提一些喜闻乐见的建议。

一天工作最多 4 小时

既然是年后划水,我们就要为自己划水找好充分的理由。People don't work as much as you think (opens in a new tab) 一文主要讲了我们有效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作者 David 开头就声明了全文的中心:人们的工作时长,远没有自己想象的多,尤其是对于创作型工作者。

作者以自身为例列举他一天能做多少工作(注意,这些不是说他一天内能做到,而是说他认为一周内可以穿插安排这些工作):

总体来讲,他认为一天工作不会超过 4 个小时,而且这其实已经不算是很低效了(我也觉得这其实算效率超高了,苦笑)。当然他想逼自己一把的时候,可以增加更多工作量,但他觉得肯定会影响身心健康。其次作者认为,越需要创作的工作,工作时长会越少。他通过对比各类职业,如律师、医生、流水线工人,得出这一普遍现象。

所以划水摸鱼有益身心健康。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高强度工作时长也必然是有限的,不要为自己摸鱼焦虑,更不要为自己不加班羞愧。这些话在大的语境下,显然是不正确的,但大家都心照不宣。体现自己职业专业性的,不是工作时长,而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作者以程序员为例,列出了一天工作的合理预算:

和保持自己生产力的秘诀:

短期内,我们总是能强迫自己做到更多,但时间拉长,则总体生产力必然是下降的。做自己精力范围内的工作量,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否则强迫期多长,可能恢复期就会 double。

Effortless Work

假如,你是真的特别想工作,但是又不想损害身心健康呢?

这点是我前段时间参加比赛时想到的,当时为了预估完赛时间,队友 P 哥 (opens in a new tab) 列了个时间表,同时提出了 effortless running 这个概念。每个人在跑步时,有一个速度是你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一个小时)保持很久,然后消耗很少精力的,这样就保证你在下一个时间段的表现不会衰减太多。比如,你跑 10km,6min/km,一小时正好跑完,如果这个速度对于你来说是 effortless,那么你在下一个小时再跑 10km,可能仍然是一小时,或不超过太久。

把这个概念换到工作上来说,一样的,如果我们手头的工作能让我们专注且不怎么费力,那我们是可以持续做很久的。对我来说就是读邮件、代码整理、写文档写注释等。所以我们如果想延长工作时长,并保证产出质量的话,应该提升的是我们 effortless 工作的内容。假如 debug、开发、重构这三项对我来说变成 effortless,那我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力显著升高,同时长时间工作也不会累。这就跟你跑步的 effortless 配速提升到 5:30min/km 一样,同样一小时,你能多跑近 1km。

我只是假设,真的有工作狂有这样的需求。

了解你的组织是如何运作的

know how your org works (or how to become a more effective engineer) (opens in a new tab) 这篇文章我认为是神文一篇,表面上在讲如何让自己了解组织(公司)运作,实际上在讲办公室政治。我自己尚不能消化这篇文章,因为我在办公室政治这方面嗅觉为零。但正如文章末尾所说的:

The unfortunate reality is that almost everything is political, and beyond a certain level, advancing further requires getting really good at playing this game.

任何事到了一定 level 都是政治,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玩转它。

如何 one on one

众所周知,和老板 1-1 是职场的必修课,也是向上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我作为一个职场愣头青到现在都没有掌握 1-1 的精髓。之前听过一期播客 Ep1. 职场One on one谈些啥 (opens in a new tab),里面讲了每次和老板 1-1 之前都会列提纲,之后又都会做笔记,当时听完我都震惊了,原来别人的准备竟是如此充分,领先不止一两个维度。最近又读到 Use More 1-1-1s (opens in a new tab),则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跨级 1-1-1。文中的内容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如何 1-1 会成为我今年需要重点加强的技能。如果你在外企,推荐一亩三分地 (opens in a new tab)中的职场板块,很多帖子干货还是很多的。

对猎头的态度

据我感知,大部分程序员都是讨厌猎头的,而且对 HR 这个职位也无甚好感。这两个职业的人大部分对岗位一知半解,还喜欢“以小见大,评头论足”。但跟具体的猎头打过交道之后,也知道有部分猎头或 HR 也是很有专业素养的,这部分通常负责的岗位更加高级。所以如果一直接触的都是令人生厌的猎头和 HR,也得从自身稍微反思一下……

Career Advice Nobody Gave Me: Never Ignore a Recruiter (opens in a new tab) 这篇文章则更有意思,首先作者没有否定猎头的群发邮件行为,反而是把每一封垃圾邮件看成了一次机会。作者认为在你不想跳槽的时候,跟猎头聊天是最有价值的,因为:

作者分享了一个通用的回复模版,帮助你过滤掉猎头发来的垃圾邮件,只保留薪资涨 150% 的机会。作者还逐行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写,读完我觉得作者确实是一个真诚的人。

做自己的 CEO

之前在阅读 《软技能》 (opens in a new tab) 一书时就提到要把自己当成企业来思考,Managing Yourself (opens in a new tab) 也提到,如果做自己的 CEO,则很多事情会清晰很多。CEO 不会用新闻、社交 APP 去管理公司,所以你干嘛要关心这些,真正需要关心的是情绪、时间管理、合作者和投资。其实时间管理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投资,筹码是时间而已。

遇到困境

What to Do When You’re Stuck in the Survival Zone (opens in a new tab) 说实话这篇我觉得有点形而上,不过遇到困境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心态问题,所以补点鸡汤挺好。文章把自己的精力状态分成四类:

文中主要提供了一些应对 survival zone 的方法:

新年计划 or 去年回顾

我不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也不喜欢定计划,做什么都随心所欲。因为我觉得定了计划,我也不会严格执行,毕竟我很懒,其次就算严格执行了,一样会坚持不下去,导致有挫败感,人总是不可避免的高估自己(就像上文写到的总是高估自己做了很多工作一样)。所以对于我这类人来说,回顾总结比定计划更友好,做成一些事固然开心,做不到也没必要气馁,接着做,或者干脆放弃。At the End of the Year - 2021 Reflections (opens in a new tab) 是一份 pdf 文档,指导你如何更好地做年终回顾,类似的 (opens in a new tab)我在之前一期 (opens in a new tab) 里也推荐过。

有趣的链接

技术向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opens in a new tab)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 (opens in a new tab)newsletter (opens in a new tab),欢迎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点此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