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某一领域成为世界顶尖 -#5

培养技能栈,擅用 Yak Shaving

如何在某一领域成为世界顶尖 -#5
Photo by Sergio Capuzzimati / Unsplash

这是 GeekPlux Lab 第六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周刊页面,欢迎邮箱订阅本周刊,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


这周股市和币市都在动荡,巴菲特老爷子(BRK)的投资收益追平了木头姐(ARK)的收益,可能是美帝大放水真的要结束了,Alpha 收益直接被抹平。前几期写了太多区块链、web3,我自己都写烦了,这期想完全脱离这些主题,聊点别的。

“Jack of All Trade, Master of None” 是英语里的一句俚语,形容兴趣广泛,无一精湛。我自己就是这样,对很多事情都有爆棚的好奇心,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弃坑。早些年在知乎上也热烈讨论过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是不是一种悲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博而不专是一个很不好的状态,仿佛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没学到。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知识(或者说视野)的广度比深度更加重要。

如果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我们的表现(performance)则是我们一切技能栈(skill stack)的反映。我们是不可能以单一技能在社会中生存的,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很多技能的组合,任何一个领域,需要的都是综合素养。那么如何回答本篇的标题,答案就很明显了:培养自己的技能栈。近期读到 Tomas Pueyo 的文章 How to Become the Best in the World at Something 又反复印证了这个观点,尤其是文中的配图,非常直观,推荐阅读原文,也推荐 Tomas Pueyo 写的几篇“地理决定历史”系列,很有意思。

首先,成为一个领域的 top 1% 已经是很难,更别提成为 top 1。文中拿 NBA 球员举例,我们没必要,从高考大军过来的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考到全省第一的概率是多么低。考入 985 高校,你就是 top 1% 了,考入清北,绝对就是人中龙凤了。

其次,学习的边际效益会随着你的深入而降低。任何事都是这样,做到 60 分可能只要努力就可以,从 60 分到 90 分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了,但想从 90 分再往上提升就很难了,这就是边际效益的递减。

通过培养自己的技能栈,成为多个技能组合的 top 10% 比成为单一技能的 top 1% 简单太多。如下图,两个技能的交点,导致是在这两个技能组合上很轻易成为 top 1。

技能多样性与互补性

但有一点还要注意:不光是掌握多个技能就好了,而应该让这些技能互补且多样。比如你是一个程序员,再掌握修电脑,这就是两个相关性太强的技能,没什么用。但如果你除了写程序还会演讲,就可以在技术圈叱咤风云。比如 Vercel 公司的 Lee Robinson,他就是多个技能组合之后,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职位——开发者关系,Developer Relations 主要负责发展开发者社区,与程序员沟通,建立关系等。

相关性太强的技能栈,导致成为顶尖的难度并没有降低。

为什么广度比深度重要

最后回到我一开始的观点,为什么广度比深度更加重要呢?因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我觉得任何知识获取的门槛实在太低了,如果你想成为某一门特定知识的专家,网络上有大把优质的学习资源可供挑选。上到世界顶尖名校的公开课,下到短视频软件里的快餐式直播,你都可以学到或多或少的知识,甚至如何挑选学习路线都演变成了现代人的焦虑。

所以,你想扩展深度,你唯一需要付出的是时间,而想要拓展广度却变得异常困难:

  • 首先,现在新知识产生的速度变快。你应该也感觉的到,每天都会涌现很多新名词,每一个新名词背后都或高或低有一些门槛。即使是包装成新知识的旧知识组合,也需要理解成本,和接受新鲜事物的勇气。
  • 其次,算法控制了人们的视野。推荐算法会把符合你口味的东西喂给你,如果你沉迷一款软件,甚至太依赖一款搜索引擎,都会让你的视野越来越窄,越来越满足于自己的舒适圈。也许这也是现在社会理念上越来越割裂的原因之一吧。
  • 彻底的新事物很少了,大多数是组合创新,边缘创新。在知识匮乏的年代,从无到有的创造一个概念仿佛很容易,不断扩展知识边界之后,和上文提到的差不多,我们到达了边际效益收窄的阶段。很多科学和技术积攒了多年,却难以有突破性进展,取得进展的成果大多数是多个领域知识组合的结果。也许我们现在是在科技爆发的前夜,但时间可能会跨越我们这一代人。

与其深刻的理解一门知识和理论,不如不断扩展自己认知的边界。知其然,稍微知其所以然,然后在需要组合的时候,再深入。

Yak Shaving

上一期 我提到了开发者 Anthony Fu,他在解释如何做开源的时候,提到了 Yak Shaving 这个概念。引用他文章关于 Yak Shaving 中的解释:

Yak Shaving 的字面意思是为剪牦牛毛,而引申出来的意思是,当你在进行一个工作时,发现另一个工作还没有完成,你便先去解决那个工作,在进行那个工作时,你又发现另一个工作… 如此往复,让你偏离了原本本该完成的工作,最终却也什么都没有完成。

从字面意思上看,Yak Shaving 是一个负面的概念,不断分心,一事无成。但在很多时候,如果有意识地利用 Yak Shaving,又好像能加速你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比如著名的 IT 界泰斗 Donald Knuth 传奇的一生几乎就是 Yak Shaving 的一生。Donald Knuth - The Patron Saint of Yak Shaves 一文中讲述了他不停“薅牛毛”的故事:

  • 他写了神书《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被誉为世纪之书。
  • 为了完成这本书的排版,他创造了 TeX 这个优雅精美的排版系统。
  • 为了完成 TeX,他发明了一门叫 WEB 的编程语言
  • 为了完成 WEB 语言的文档,他发明了文学编程的编程范式
  • 为了他发明的排版算法,他设计了一种新的计算机字体
  • 为了实现在计算机上编写这个字体,他METAFONT这个编程语言和它的解释器

…..太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上面提到的任何一个名词,几乎都深远地影响了计算机的各个方面,写这段时鸡皮疙瘩不停翻涌。除了 Donald Knuth 这种大牛,现在在 GitHub 上也涌现着各种爱“造轮子”的程序员,随便举几个华人程序员的例子:

  • 比如刚才提到的 Anthony Fu,他现在是 Vue 生态的核心成员
  • 比如Evan You,他创造了 Vue,也一手打造了整个 Vue 生态和社区
  • egoist,他是仅次于 Evan You 的华人程序员(从 GitHub Sponsor 和 stars 数量角度算),眼睁睁看着他从重复造轮子,到发明轮子,发布了无数 npm package。为了完成一个 package,他会把所有依赖的 package 都自己实现一遍。之前和他聊,他有时候为了更新一个 package,可能得追根溯源更新自己好多个 package ……

总之如果擅用 Yak Shaving,也能帮助自己成为业内顶尖。前提是不忘初心,点到为止。

越野跑

这周六我参加了 HK100 越野跑比赛,目标是不太早退赛,最终走了 40km,因为之前不停训练前脚掌跑法,导致跟腱有点劳损,所以赛前状态不是很好。周六的天气也特别差,周中我一直祈祷周六别下雨,结果还是下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参加比赛就下雨,每次)。早上5点就从家里出发,7点到达出发点,没想到这么差的天气来的人都超级多,竟然有种线下比赛的感觉(因为疫情,HK 两年来的比赛几乎都是虚拟比赛 virtual race)。最后结束,也是深刻意识到自己还需要很多时间去训练和计划。参加一次超跑,仿佛经历一次人生,感想总是特别多,我之前写过一篇感想,但觉得太鸡汤了,就没发出来。

FKT (Fastest Known Time) 是一个越野跑爱好者提交自己越野跑记录的网站,通常是自己觉得最快或最满意的成绩。2021 年,根据投票选出了男女最佳前五名,本周公布了第 5 和第 4,我想分享一下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 女生第 5 - Addie and Corey, 用了 8 个小时横穿美国大峡谷(距离 70 km,爬升 3km),没有 support(就是说没外人补给),前期吃太多了,导致第一个小时不停上厕所,但完成的时候表现很好。
  • 男生第 5 - Pawel,太硬核,在 unsupported(没外人补给)的情况下,花了 43 天走完了全科罗拉多州 58 座 4267 米海拔以上的山峰。其中因为脚踝受伤,休息了半天……正好那天还住了最贵的酒店,花掉了他很多预算。我觉得一般人不是疯了是不会做这种挑战的……
  • 女生第4 - Brooke Thomas,在 supported 的情况下,57 天竖传整个新西兰……总长大概 3000km,相当于一天得走 52 km,走过的同学知道这个有多难。其中还包括了一段 150km 的皮划艇……她说其中最长 8 天是没有外部补给的。我觉得跟刚才的 Pawel 一样硬核,这种挑战,没有冲动和毅力都是完不成的。

有趣的链接

与读者对话

上一期 发布之后,我在 Twitter 上公开了一些我写 newsletter 以来的一些数据,并写了几条心得

效率焦虑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问题,好像自己一旦消遣就是浪费时间,一旦效率低就是浪费生命。过度地追求效率反而会引发焦虑,其实在我看来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没必要 FOMO(fear of missing out),重要的事情总是会三番四次出现在眼前提醒我,根本不需要花精力去关心。我自己有两个方式去排解信息焦虑和效率焦虑:

  • Email bankruptcy ——邮件破产,指的是邮箱塞了太多未读的东西,以致于你根本不会去读它们。所以适当的时候,给所有的发送者宣布自己邮箱破产,然后清空邮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式,如果发送者真的有重要的事,一定会重新发邮件给你的。
  • 重置 Calendar,其实很多约好的事情也没那么重要,鸽了就鸽了,如果真的需要 meeting,那么迟早会 meet,也可能立马就会 meet。

另外,请使用 QQ 邮箱的朋友们,关闭自动回复吧,感觉没什么意义,还产生了信息垃圾。


往期推荐:
如何不努力也能财富自由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 Twitter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 的 newsletter,欢迎订阅,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Subscribe to GeekPlux Letters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