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垄断的世界, Web3初印象 -#3

当今世界巨头以及渗透进我们的方方面面,从一些统计可视化的角度概览 2021 年经济;继续质疑 Web 3.0

巨头垄断的世界, Web3初印象 -#3
Photo by Joshua Hoehne / Unsplash

上一篇 发布过后,订阅量翻倍了,感谢各位!这是 GeekPlux 周刊第四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周刊页面,你可以在线阅读

这期先是看图说话,后是对 Web 3.0 的讨论。前半部分大图很多,可能移动端的读者阅读体验不是很好。以下几张图来自网站 Visual Capitalist,是我很喜欢的信息可视化网站,而且领域也是我感兴趣的科技与金融。

全球浏览量最多的 50 个网站

The 50 Most Visited Websites in the World,数据来自similarweb

一眼望去,红色的 Alphabet 系一家独大,包揽前两名,总流量一骑绝尘,比前 50 剩下的公司加起来都多。Google 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网站,流量入口,第一名自然当仁不让。YouTube 现在排名第二和疫情的助力应该有关系。我现在很多时候搜一些教程也是直接在 YouTube 上搜了,一两个视频比阅读一大段文字直观很多。

Facebook 系次之。FB 有点像国外版微信,大家很讨厌它但是不得不用它。不过 Instagram 略有不同,用户群体大多数为年轻人,疫情之后用户量平均每月增长 89%,太夸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的持续,Zoom 的流量超过了 Netflix、Linkedin、Reddit,排在了第 15 位,说明视频会议的需求仍在增长。不得不说疫情改变一切,以后远程工作可能会成主流。

百度是唯一一个挤进前 10 的中国网站,现在的百度已经转型 AI 和自动驾驶公司,希望它少做点恶。

全球 100 个最有价值的品牌

The World’s 100 Most Valuable Brands in 2021

排名的公式依靠品牌总价值 x 品牌贡献度,一些公司的财报里会把品牌价值也算作公允价值(Fair value)。虽然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领域,但最中间的几个 Apple Amazon Google Microsoft 你很难把它们单独归结成某个领域,都是几经反垄断考验的巨头了。不过我没想到 Amazon 会领先 Apple 夺得第一,可能疫情期间买买买能很大程度地缓解焦虑吧。Apple 近几年市值基本上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最近刚刚超过 3 万亿,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总之位于中心圈的,大家都耳熟能详。接下来看看中国品牌,腾讯阿里我们就不说了,如果你仔细看就能发现还有一个中国品牌也进入了决赛圈,那就是著名的酱香科技——茅台。

再从各个领域略作分析:

  • 商业科技提供商方面,只有两家非美国公司,而且个个梯度都有,说明是一个红海市场,竞争激烈;
  • 再看零售领域,同样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国有四家企业排名进入了前百,阿里第一;
  • 保险领域,中国平安在全球排在第一,香港的 AIA 第四;
  • 科技方面,美团 华为 海尔 小米入局,但离决赛圈还很远;
  • 媒体和娱乐,抖音和百度也在前百,其中抖音势头超猛,在2020年品牌价值增长了 158%;
  • 最后是金融领域,分离度很大,VISA Mastercard 还有 Paypal 遥遥领先,中国只有两个国有银行入场。

美股 2021 年表现最好和最差的行业

MARKETSThe U.S. Stock Market in 2021: Best and Worst Performing Sectors

这个可视化采用了典型的 treemap layout,也直观的展现了在美国无限 QE 下的股市春天,春风又绿美利坚。读到此处,很多中丐股玩家不禁流下了泪水,如果你看图,也能发现中国电商公司的跌幅实在是感人。

最大的赢家当然是科技巨头们,尤其是 Google 这家公司,疫情导致经济下行的时候,靠云服务攻城略地,然后在经济上行的时候,又靠广告坐享其成,真是晴天卖盐雨天卖伞。紧接着的第二赢家是芯片领域的巨头,NVIDIA 大涨 125%。接下来的第三四五名,分别为油价、房产、资管,都是受大放水的刺激政策影响。另外,图中未标注出来的制药股票也涨了很多,疫情的反复让药厂巨头备受关注,像辉瑞大涨了 60%。

全球 2021 年最大的独角兽公司

The World’s Biggest Startups: Top Unicorns of 2021

图中列出了全球 35 家估值超过 100 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其中中美两国的独角兽加起来占了 70%。字节跳动第一,确实厉害,TikTok 几乎可以算是民族英雄,但这种靠算法占用人类注意力的生意到底产生了什么价值,我很困惑。商汤是在 AI 领域排第三的中国公司,前两天刚上市,市值较图中已经翻倍。

金融领域中 Stripe 和 FTX 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 Stripe 是明星创业公司,几乎釜底抽薪般为所有中小企业提供了完善易用的支付方案,再加上疫情期间网购的频繁,Shopify 大力发展,也是为 Stripe 助力,如果你用过 Stripe 超级好用的 API,就会理解我说的这些点。而 FTX 是美国目前发展最快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电商作为中国的传统强项,小红书和 Shein 在榜。小红书我就不多言了,直男眼中的镜中花水中月。Shein 可能很多国内人没有听过,但它的总部在中国,它在时尚穿搭领域席卷全球,尤其是北美南美,APP 下载量仅次于 Amazon。我最喜欢的中文播客节目 疯投圈 有一期专门讲了 Shein 的崛起背后的逻辑:55. 从 Zara 到 Shein:快时尚的两代王者,大家可以去听。

巨头定义世界

近些年,我们对垄断与反垄断越来越不陌生,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被几大科技巨头垄断。凡事都有两面性,企业在渗透入民生的方方面面之后,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公众隐私和权益被侵犯,小企业丧失活力,这些都是垄断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国内现在愈演愈烈的反垄断大潮,也是蔓延已久的国际形势。

先看国内,想必大家都快习惯,2021 年全年市场监管总局共发起反垄断处罚高达 118 起,其中 89 起涉及互联网企业,占比为75.42%,这也是中丐电商股大跌的原因。其中阿里在四月份被罚的 182 亿是最惨的,导致其他互联网行业如头悬利剑,再不敢大动干戈,阿里和腾讯相继退出了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列表。再看国际,刚才图中的那些巨头都被罚款过,欧美对反垄断愈加严格,Google 在 2018 年被罚款 43 亿欧元,创造了欧盟史上最大的罚单。

不过处罚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为了鼓励良性竞争。只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垄断很大程度会降低我们生活的品质。远一点如早期的 3Q 大战,当时几乎无法安心使用电脑,QQ 和 360 的弹窗不停弹出,而且是在违背用户意志的情况下,这在我看来是最恶劣的一次商战。近一点如滴滴打车造成的几次刑事案件,是在缺乏竞争之后导致的不思进取。另外还有外卖软件对送餐员的剥削等,这不是算法的问题,这是写算法的人的问题,寡头拥有了定价权。

垄断不可避免,马太效应在全球市场都放之皆准,但如何管理与约束我们的路还很远。2021 年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好似惊弓之鸟,但监管以后肯定会是常态,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在规则下发挥效能才是企业家们下一步的挑战。而我们作为用户,讨厌巨头收集我们的数据,喂给我们信息垃圾,但又离不开它们,所以我们下一步的挑战是如何保护隐私和信息筛选。

Web 3 初印象

我写这篇 newsletter 的时候,正好刷到著名 VC Naval 的一条 Tweet

In the modern world, don’t minimize your risks - maximize your opportunities – Naval

我很想抓住 web 3.0 的机会,但是心中却一直充满质疑。本周,一篇文章引爆了国外币圈,来自 Signal 创始人 MoxieMy first impressions of web3。我很喜欢的工程师 木遥 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一些解读,他不是币圈大 V,但是能把原文说的这么清晰顺畅的人真的不多。

简单来说,Moxie 做了个简单的实验:他尝试自己制作一个 NFT,通过 Opensea 上链,至此表面上看到都是去中心化的。但当他通过一些小手段导致 Opensea 下架了他的 NFT 之后,发现 Metamask 上也找不到这个 NFT 了。理论上来说,上链之后的东西不可篡改,所以一个东西是不可能在链上凭空消失的,而找不到是因为 metamask 调用的是 Opensea 的 API(中心化),而不是真正去链上(去中心化) track 数据。

通过这个实验,作者证明了去中心化的服务会不可避免地滑向中心化的服务。这很好理解,因为中心化的服务(也就是现在大厂们提供的服务)资源多,成本低,人力充足。另外作者还提出两个点:

  • 用户是懒惰的,没人真的自己去搞个服务器。举例来说,Email 就是最早的去中心化产品,但大家都还是直接用大厂的邮箱,没必要自己建一个服务器。
  • 协议发展的速度比平台慢很多。协议你这里可以理解成去中心化的协议,但实际上大多数协议发展都很慢,因为涉及到多方利益协调,但平台不同,比如大厂集中火力很快就能开发一个颠覆现在生活方式的 APP 或服务。

这篇文章在 TwitterHackernewsReddit 上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其中 ethereum 的创始人 V 神也写了个长篇 回复,很遗憾,我有一些部分没看懂(说实话 V 神大部分的文章我都看不懂。。。),但我个人理解是 V 神认为应该有多层的链去负责不同的事情,它们也许会形成依赖,但仍是解决多种耦合问题很好的途径。这和软件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差不多:多一层抽象即可。

其实 Moxie 这篇文章提出的两个论点更像是哲学和经济问题:

  • 第一用户是懒惰的,这个毋庸置疑,早些年在产品经理圈流行一句话:“把用户当成傻子来设计产品交互”,我觉得这话没错,我身为用户也愿意被当作傻子,如果一个 APP 让我累计得花一个小时去学习如何使用,我觉得我会在第 10 分钟把它卸载。作为服务或 APP 的开发商,需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获客成本不是吗?
  • 第二协议发展比平台慢,这在我看来一样无解。从市场的角度看,在溢价相等的情况下,成本高的商品显然会被淘汰。当前 Web3 提供的服务慢到爆炸,这在我之前的周刊中已经论述过,同样的体验,我花十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从 Google 或者 AWS 买到,还是按月扣费,不是按次……

本质上,关心 Web 3.0 的人关心的主要是如何从中赚钱,而不是真正的技术。本周我读到另外两篇文章 web3 is CentralizedA mental model for decentralization 中也有类似观点。大多数 Web3 的拥护者也承认现在的 Web3 仍然是大量中心化的服务在主导,但他们都是以 Web3 仍在早期来反驳其他人的观点,而没有深刻的反思是否真的能实现 V 神所说的层层都去中心化。有一些理想化的因素在,但不能狂热化。

中文币圈前两天也有篇文章不错,谈Web3重塑数据价值,核心观点是现在 Web2 中“大厂”掌握了我们的数据,而在 Web3 中是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数据。但我读完心中产生了很多问号:

  • 我不否认,用户行为上链之后,确实是很难被“大厂”再支配,但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自己的数据在哪,又有多少人有意愿反抗大厂的支配。很多 Web2 的产品一样能导出自己的所有数据,比如知名大厂 Google,你是完全可以 Google Takeout 里导出的。国内的很多 APP 一样提供用户数据下载,但真的下载的用户比例是多少?
  • 我认为单个用户的数据只对自己有价值。文中说的数据挖掘的巨大潜力,我认为在 Web2 时代一样很好的实现,而且大厂对于用户分析都是脱敏的。在 Web3 时代,我相信依然还是中心化的“大厂”有 track 各条链并予以分析的能力,单个用户,可能分析自己的所有轨迹都费力。
  • 文中所提到的“链上简历”价值几何?我直接发了条 Twitter 提问。

总之,尽管我一直在质疑和抨击 Web 3.0,但我没有做空它的意思,也不作为投资建议。只是我作为一个程序员,对于新的技术当然是理性批判地对待。积极拥抱新事物,但不盲从。另外我相信我也有说错的很多地方,欢迎直接回复邮件讨论指正。

全球程序员收入报告

报告来自 End of Year Pay Report 2021 - Levels.fyi,众所周知 levels.fyi 是程序员职级和薪资查询最方便的网站。它分五个榜单列出程序员薪酬最高的7家科技公司,并从工资、股票和奖金等多个渠道总结了全球程序员的收入中位数。对比去年的报告,今年字节跳动仍然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公司(在高级工程师的排名中排第七)。硅谷湾区仍然毫无悬念是全球工资最高的地方,程序员的天堂。

跑步徒步

可视化和AR

有趣的链接

  • How the Brains of ‘Super-Multitaskers’ Are Different - 多激活自己的大脑,当身体某部分机能达到顶尖的时候,大脑控制该区域的部分会变得活动较少,因为大脑的这部分区域已经足够高效,很少的运行就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 Why the hell not? - 《Rework》这本书的致谢和版权页为什么放在书的最后
  • 一年更新100期!这一年我们是怎么做视频的? —— 影视飓风 - 专业团队是多么的卷,还策划,分析,复盘,甚至有结构工程师。
  • FS - 让你更加 productive 的网站,我只看了一两篇,还行吧。现在缓(zhi)解(zao)焦虑类的东西最容易传播,所以如果纯粹想积累粉丝变现的话,搞效率类内容是最快的,但是我真的真的非常讨厌过度追求效率,完全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与其掌握方法论不如真的开始做。
  • 2021年终总结 收集 - 这个网页收集了很多中文博客圈里的年终总结。我看了大概80%,大部分是流水账……说实话写年终总结是个技术活,我推荐 How to write annual review 这个 Twitter thread 里说的方法去写。另外 强烈推荐 Dan Wang 的这篇 2021 letter,对中国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深刻分析,在 hackernews 上引起了很多讨论。

与读者对话

从这期开始,希望每期都有一个 part 是与读者对话,你可以直接回复邮件来对每期发表评论。

现在每期中几乎都是英文文章的链接,确实,我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做英文阅读,一方面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找不到值得阅读的平台了,也请大家推荐我一些中文阅读渠道。我订阅了一些中文独立博客,有很多精华文章,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大部分人已经更新很不勤快了……部分人发文选择去微信公众号,但我仍然抵制公众号这种封闭的形态。另外一些读者说链接打不开,朋友,这就是你要去想办法的事情了。

现在我每期 newsletter 中的文章,包括推荐的链接,都是我读过的,如果完全没读过就推荐我觉得难免有些不负责任。但这给我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因为时间是有限的,但有时候读过的文章又很难整合到一期 newsletter 中,比如最近我读了几篇地理影像历史的文章,非常有意思,但好像与这期主题格格不入,就删去了。可能未来我会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吧。

往期推荐:
如何不努力也能财富自由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 Twitter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newsletter,欢迎订阅,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Subscribe to GeekPlux Letters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