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拙 -#26

这是 GeekPlux Lab 第二十七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 (opens in a new tab)周刊页面 (opens in a new tab)。目前已经有 2753 个同学订阅了本周刊,也欢迎你邮箱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你也可以在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找到我。


前两期长期主义与及时行乐 (opens in a new tab)Disney - 巨大的业务版图 (opens in a new tab)获得了不少好评,深受感动,在此谢过。经过近期免费文章和收费文章的交替发布,我逐渐发现一气呵成的文章通常更能获得共鸣,所以本期也是一篇即兴之作,无序而作,有感而发。

尚拙

最近在读《曾国藩传》 (opens in a new tab),作者张宏杰 (opens in a new tab)。我还没读完,进度 70%,但已折服于其中曾国藩的几条人生哲学。第一条,便是尚拙

天资拙,唯有恒破之。 ——曾国藩

我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这点是我在进入高中班级后猛然意识到的,同学不费吹灰之力学会的东西,我可能要花三倍的时间理解,这对自认为有点“聪明”的我是个不小的打击。同样受到打击的也有其他同学,但其中不少人选择了尚拙,日拱一卒,坚持不懈;而我选择了尚巧,奇技淫巧,胸无点墨。直到大学的后半程,一位同学的学习经历让我醍醐灌顶:当时一起学习编程,我总是追逐于各类高效的开发工具、各种看似高深的编程语言、各种新奇的概念;而他单单只做了一件事,把《Java编程思想》里的所有例子和课后题全部敲了一遍,等到真正参加比赛的那天,他做出了所有的题目,而我只做出不到一半。我这才猛然发现什么叫做“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什么叫以慢打快。

书中曾国藩的经历也是如此,他连考七年才中秀才,但后续却升官如坐火箭,靠的就是日进一寸。从县城到京城之后,面对与同僚的知识鸿沟,曾国藩不气不馁反而按部就班一点点读遍翰林院藏书。读的时候我联想起了《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呆头呆脑”,把困境当作磨练,把眼前的事无聊地一遍遍重复,直至自己变成一颗“参天大树”。后续曾国藩在和太平军的决胜局中能获胜靠的也是它独有的尚拙哲学“结硬寨,打呆仗”,很多事看起来很笨拙,但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他坚信“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用笨办法,下苦功夫,做长打算。

尚拙式坚持在曾国藩身上还体现在写日记。当他确立当完人的目标后,开始每日日记,不是流水账,而是每日三省吾身。事无巨细,只要是能反省的,他都会写在日记中以告诫自己。而且日记是公开的,借朋友的力量来约束自己,这点让人钦佩。我自己也写日记,但多是流水账,有反思也大概是排解自己的郁结之气,而不是为了纠正和改善自己的缺点。

近些年畅销的另一本书《Atomic Habits》 (opens in a new tab),我感觉和尚拙可互有补益。How to Be Great? Just Be Good, Repeatably (opens in a new tab),朝着既定方向,一次次重复即可。

自我品牌与言论

我在网上一直沿用的名字都是 GeekPlux,这样无论哪个平台的朋友,看到这个我自创的单词都知道是我。保持个人品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个一致的名字。

不过迫于最近的语境,很多朋友在不同平台换不同名字也是为了隐私和自我保护的原因。同时很多人也有或多或少的担心:

其实我自己偶尔也有这些担心,但我觉得保持一定的曝光量还是很必要的。总体来说在社交平台上活跃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Serendipity

我自己通过自己的博客 geekplux.com (opens in a new tab) 多年来和很多人建立了联系,有的已成为多年老友,有的虽然没见过面但无话不谈。现在人际交往的方式已经与“从前车马很慢”大相径庭,通过网络而连接彼此的方式,也注定了这份友谊不会因地域隔阂而中断。我写这份 newsletter 以来,也收到很多来信和评论,我都心怀感激,期待更多的回信(直接回复邮件即可)。

建立的 connection 越多,产生 serendipity 的机会就越多。Building friend catchers (opens in a new tab) 中列举了 Peter Thiel 的例子,如下图所示这是他在大学(斯坦福)创办杂志(The Stanford Review)时遇到的朋友,

分别是他后来创业路上的重要伙伴:

科技寒冬

最近硅谷,或者说科技行业与互联网行业都在裁人与停招,连一些知名大厂也缓缓打出了裁员牌。读了 Gergely 的一些文章 The Scoop: Big Tech Joins the Tech Cooldown (opens in a new tab)The Scoop: Big Tech Freezing Up (opens in a new tab),还有很多一亩三分地 (opens in a new tab)上的帖子;同时国内,我的一些在互联网大厂的朋友也陆续看着同伴“毕业”,还有朋友直接被“毕业”,感觉形势真的不容乐观,饭碗抱得更紧了。

不过整体来说,美国经济和美国的科技企业确实刚经历过周期顶部,现在收缩确实合理,国内的具体原因我就不说了。总之

但也不要太过悲观,科技仍是各行各业生产力释放必不可缺的因素,现在这个释放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至于下一个热门行业是什么,我们很难预测,押宝哪个都不如押宝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回到最开始的主题——尚拙,以慢打快,以静制动。

泡泡骚

前段时间 01@大人的坚持魔法术 (opens in a new tab) 找到我,说要送我几个泡泡骚,我一听这名字瞬间来了兴趣,结果发现是一种手机气囊支架,名字是 Popsockets 直译过来的。01 说图案可以定制,我个人没什么想法,就把自己在网上常用的头像印上去了,如下图:

贴在手机背面,特别好用。之前我还发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说我自己小拇指的第二关节因为长时间玩手机经常特别痛,有了 popsockets 之后就可以不用小拇指托着手机了,关节再没痛过。平时可以讲手机立在桌面上也特别方便,省掉了手机支架,角度各种调节,而且还能拧开更换支架图案,不少细节。现在手头还剩几个,有想要的同学可以私信我。


我读我听

我有点懒得具体列出自己最近阅读的东西了,大家直接到我的 wiki 去看吧:

中文 newsletter 推荐

也欢迎大家给我推荐好的中文 newsletter,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opens in a new tab)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 (opens in a new tab)newsletter (opens in a new tab),欢迎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点此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