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与及时行乐 -#24

我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其与及时行乐并不冲突,以及自己对自律与压力的认识

长期主义与及时行乐 -#24
Photo by David Herron / Unsplash

这是 GeekPlux Lab 第二十五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周刊页面。目前已经有 2682 个同学订阅了本周刊,也欢迎你邮箱订阅,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你也可以在微博和 Twitter 找到我。


本周还更新了一篇付费文章《ESG, 商业向善, Apple, 环保 -#23》,请到 GeekPlux Lab 主页 浏览。

周末刷微博的时候突然看到大V @河森堡 发了篇微博说自己不再刻意自律了,现在原帖已经被删,所以就不在此贴图,只引用只言片语:

各种随机突降的变故使多年积累付之东流,这无疑会引发人的深思,若辛勤的耕耘换不来收获,那这一过程中的克制和忍耐意义何在?长期主义的逻辑还站得住脚吗?

文末还鼓励大家及时行乐,我读完深有感触,但我又觉得长期主义和及时行乐并不冲突。

也许是三年疫情的原因,也许是经济下行周期,总之“摆烂”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大家一下子都不“努力”了。以前朋友圈经常见加班、搞钱、创业方法论,现在经常见露营、郊外、甜蜜小确幸。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更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的概念不知道是何时开始大范围流行,“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最紧急的事”变成了金科玉律。为了长远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放弃即时能获取的廉价快乐,不得不告别短暂的堕落,延迟享受才能终成“正果“。但为了这”正果“我们到底要忍耐多久,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又是多久才算长期?

高瓴资本张磊曾说:“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觉得长期主义是一种认知,或者说视野。当你认定一个大的方向是好的之后,任何朝这个方向迈进的一小步都是长期主义。可能听起来很虚,但其实它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如果从上到下俯瞰 90 度的视角看自己,我们的人生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中画线,上下左右均可前进,360 度尽皆方向。如果说长期主义的目的是把这根线越画越长的话,那至关重要的就是方向了。所以只要大方向明确,跬步以至即可。

具体一点,什么是长期主义,我可以举两三个例子:

  • 保持身材
  • 学会第二语言
  • 保持好奇心

这都是模糊的大方向,但我认为这就够了。

多久才算长期

我觉得以时间来判断是否长期非常不客观,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就像买入一支股票,有的人觉得持有一个月就是长线了,有的人觉得持有十年才算。其次长期也不是没有终点,就像买入股票不套现永远都不算盈利一样,甚至有可能持有时间过长导致股价再次下跌。

长期投资和长期主义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期投资是指穿越股市牛熊的能力,而如果我们把在长期主义道路上的自律程度比作股价的话,长期主义就是指穿越自律“牛熊周期”的能力。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保持自律的,那会异常痛苦。大部分人都是一段时间动力十足,紧接着一段时间很丧的情况。以我为例,我从小到大的自律模式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生涯的时候,鸡血打完或者考试即将来临,我会猛学一阵,然后开始放羊;职场生涯的时候,则是deadline来临之前猛干一阵,然后开始摸鱼。所以我们的自律能力是有一个周期的。

和经济周期一样,小的周期构成大的周期,大的波动中蕴含无数个小的波动。我们可能在某个年龄段的时候自律程度一直爬坡,比如高中时期,到大学开始放纵下滑,等到大四快毕业的时候自律又被重新拾起。以年为单位的周期中又有很多零碎的以周或月为单位的小周期,自律程度伴随着期末考、社团活动、好奇心、装X需求、恋爱需求等进行波动。

长期,就是指穿越这些自律波动周期的时间。

自律与放纵

关注我的朋友们知道我在香港经常爬山。爬山过程中,爬到最终的山顶是目标,但如果途中遇到美好的风景,我还是忍不住会伫足停留,甚至直接躺在大石头上欣赏很久。不止一次我会为眼前的美景陶醉,但更多的是对这万事抛诸脑后的珍惜。山顶可以下次再爬,但此时此刻的美景和心境却得来不易。

相反的,但凡我每次抱有很强目的性去徒步,获得的喜悦就会变少,受伤的风险就会增加。心态的失衡必然导致动作的变形。

所以在实现长期主义的道路上,偶尔的暂停或放纵,我觉得都不是问题。而且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往往创意、灵感、思路都是在这些“放纵”的时候迸发出来。我们的大脑紧绷太久了,只有当它放松下来,才能打开暗时间的魔法,让灵感淌出。今年上半年我有一些重要的目标想达成,但拿到《艾尔登法环》这款游戏的时候,还是一口气玩了 100 多个小时,不仅拿到了白金奖杯,还对游戏有了另一种理解,下次有空再聊。

anyway,及时行乐吧,朋友。

压力与焦虑

压力本是好事,在漫长的进化中压力帮助我们逃避危险。How hard should I push myself?中说压力是一种预测:普通的动物在野外中看到狮群路过,会本能的产生压力,这是一种对危险的预测。压力会提高心率,促进血液流动,同时把更多葡糖糖注入血液中以便动物能更好地调动肌肉,从而逃避危险。但作为智力远超一般动物的人类,我们预测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是“看到狮群之后”,而是能预测到未来几天、未来几个月甚至未来几年的风险。居安思危这个一直被我们反复强调的优良品质反而成了我们巨大的压力源。

而且,本来压力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在我们长期的焦虑之下变成了一种长期反应,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刚才我们说过压力对生理的影响本都是正向刺激,但如果长期都经受这样的影响身体就会出问题,比如长期心率高、泵血变快就会导致高血压。

负面情绪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焦虑来源于不确定性,压力则更多地来自于自己。在主流价值观的裹挟下,很多人自己都给自己的身心上满了枷锁,压的喘不过气来。所以“摆烂”的出现我觉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世界很大,人生很广,降低期待,自在逍遥。

增加自己的可选项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境况不需作出任何改变,只需要知道有其他选项都能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在自己视野局限的时候,总是会在一条路上越走越黑,往往此时需要一个跳脱局外的人为我们指点迷津,从而柳暗花明。但靠人不如靠己,如果自己掌握的可选项足够多,那么面对任何事都会从容很多。

如何知道有更多的可选项,则需要提升自己的眼界。而提升自己的眼界,无外乎“阅历”二字:阅、历两个动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八个字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读书可能是给想象力装上翅膀,而旅行则是为眼睛打开窗户。但我觉得旅行还不够,可能还是定居才能真正的领略当地的风情,更重要的是抹平 unknown unknown 的信息差。

在此我们又回归到了一开始探讨的问题,长期主义到底是什么——是视野,那么归根到底我们要做的事,是不是就是阅历即可?

大道至简。

和 #22 一样,一气呵成,不知所言。


我读我听

我有点懒得具体列出自己最近阅读的东西了,大家直接到我的 wiki 去看吧:


中文 newsletter 推荐

  • DEX 周刊 - 关于产品、设计、前端、软件等内容的精华资讯邮件列表。每期都能收获很多小工具和业界最新趋势
  • Platform Thinking - 知乎战略发展副总裁的 newsletter,商业人文深度
  • The Quibbler - 竹白创始人的 newsletter,希望这条马屁拍到位了
  • Yiqin Fu - 数据与世界社会,斯坦福 Phd
  • Re:Play - 音乐分享 Newsletter,每两周与大家分享一张专辑
  • MDH 前端周刊 - 阿里前端大牛每周分享前端最新趋势
  • 好工具周刊 - 发现并分享有趣,有创意,免费、好用的工具,每周四发布

也欢迎大家给我推荐好的中文 newsletter,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 Twitter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 的 newsletter,欢迎订阅,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Subscribe to GeekPlux Letters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