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尽早参与投资 -#18

newsletter投资复利

这是 GeekPlux Lab 第十九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 (opens in a new tab)周刊页面 (opens in a new tab)。目前已经有 2500 个同学订阅了本周刊,也欢迎你邮箱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


年初有个朋友突然开始接触投资,紧接着就赶上了美股大跌、港股大跌、币圈大跌,总之是买啥啥跌,亏了自己 50% 的积蓄以后他觉得自己完全不适合投资,打算退出江湖。我立马说要淡定,你这才刚开始。每个处在历史中的人都说自己在见证历史,殊不知历史上没有新鲜事,只是在轮回。回顾历史上每次大跌,尽管原因和形式各不相同,但背后都是贪婪被机制放大之后的结果。尽早地参与投资,持续不断地投资,才能越早地了解自己敬畏市场。以下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为什么越早越好,也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学费少

以 20 岁时开始投资和 30 岁时再开始举例:

为什么我都假设亏损,我相信大家都懂......初进入任何一个领域的时候,都是需要交学费的。从假设数据可以看出:

学习需要时间

除非你是天纵奇才,否则掌握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很多人都知道 10000 小时理论,假如你想成为投资界的专家,那大概率也是需要 10000 小时的。不过我这里稍微强调一下,这一万小时不是去盯盘画线,也不是每天打开 APP 看涨跌排行榜,而是去真正地学习金融知识,包括学习经济学、概率论、股票债券等、公司财务、衍生品等等基本面的知识,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先去学技术面分析,有点南辕北辙。

任何一个领域,术语都是其入门的门槛,掌握术语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是个学得很慢的人,所以笨鸟需要先飞。我在学习编程 (opens in a new tab)之初,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入门。通常情况下,在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很久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每个术语的含义。金融术语纷繁复杂,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浸淫。

复利需要时间

这一点不用多说,复利效应自然是时间越长收益越大。老图新发:

巴菲特老爷子开始投资的早,但如果你仔细看他资产在 30 岁时也是 100 万,和大部分中产差不多,而资产的暴涨是在 50 岁才开始。这个图具有典型的数据可视化欺骗性,因为它的横轴故意放大了 30 多岁的距离却缩短了 50 - 80 岁的距离,所以导致资产增长呈现出这种夸张的效果。但我们用普通数学来思考,资产的增长也确实应该是指数型曲线,只是可能没这么陡峭。

了解自己

投资其实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听起来有点玄学,但我相信你经历过几次牛熊之后就会深有感触。投资,不可避免地要直面自己的缺点,贪婪与冒进可能是所有投资者最常见的缺点;慢性子(或者说有耐心的人)可能更适合长线,而急性子可能更适合短线衍生品;再比如杀伐果断的人喜欢集中仓位,而优柔寡断的人喜欢分散仓位等;这些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有,但投射出来却各不相同。其实我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读完 17 | 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opens in a new tab) 的感触,张潇雨老师写的更好,三个故事,贯穿引申。

如果说投资之外增加现金流的过程是不断发挥长处的过程,那么投资就是不断弥补自己短板的过程。越早开始投资,越早保持自省,也越容易拥有一个超越年纪的成熟度。当一个人越了解自己的时候,就越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最近看了什么

我的 wiki 日常:

与读者对话

很久没有写这一栏,因为前几期都在试验收费内容。下一个伟大公司 Stripe -#16 (opens in a new tab)陌陌和探探,一家市值是手里现金一半的公司 -#17 (opens in a new tab)这两篇,

我想可能我的订阅者大部分更关心当红的国际一流公司,而不是过气 APP;更偏爱略带成功色彩的创业故事,而不是枯燥的财报数据分析。而且陌陌这家公司可能也选的不是很好,如果是全民标地腾讯阿里可能会更好一点。总之,我会继续研究和改进,道阻且长,感谢捧场。

另外最近处在焦虑之中,因为在忙一些个人的事情。焦虑来源于不确定,等一切尘埃落定也就不再迷茫。六月份我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技术,做一两个感兴趣的小项目出来静下心。另外马上就到 20 期了,之前说过要届时公开后台数据,所以大家敬请期待。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opens in a new tab) 聊天讨论。

这里是 GeekPlux (opens in a new tab)newsletter (opens in a new tab),欢迎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

点此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