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给我的十个启示 -#15
这是 GeekPlux Lab 第十六期,每期都会同步发布在我博客 (opens in a new tab)的周刊页面 (opens in a new tab)。目前已经有 2249 个同学订阅了本周刊,也欢迎你邮箱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
前段时间我在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上又再一次推荐《大空头 (opens in a new tab)》这部电影给朋友,有人问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启示,我这里写篇文章回答一下。我自己是完整地看过不下 5 遍的,片段式地看就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我曾经还写过一篇投资被动型指数基金正在造成下一次金融泡沫? (opens in a new tab),里面其实也有对《大空头》的体会。整部电影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特别多,里面不仅充斥着人们对市场敬畏之心不足的可笑,还有人性与机构都被潮水裹挟的无奈,总之推荐大家去看原片,我就不简述剧情了。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 剧中开头的一句话:让你陷入困境的不是你所不知道的,而是那些你所坚信而事实却不是如此的。
以下顺序,完全是想到哪写到哪:
1. 清醒的总是少数人
电影中有四组做空获利小分队,每一组能逆流而上几乎都是有一些特质的。首先 Dr.Burry 是天生单眼,性格孤僻,他是通过写财经文章成为大 V 之后募资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他通过数据和数学分析,推算出了房产市场的泡沫,无论任何人劝说他都坚持己见,即使在后来被合伙人不信任、被基金投资者不信任,他都顶住了压力。因为他是最早发现市场泡沫,并促成 CDS 发明的人,所以他在金融危机真正爆发后,被 FBI 调查传唤了 4 次!最早说出真相的人,总是会被调查,不是吗?其他小分队 Mark 是因为刚刚丧失至亲,Jared 是唯利是图,草根兄弟则是因初出茅庐且刚被大机构(JPM)拒绝。不过这些都是一些小特质,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并且小心假设大胆求证的行动力。电影通过放大这四组人的行动来衬托大众的盲目乐观,很多人连概念都不懂,但仍坚信房价永远不会跌。另外不只是普罗大众,连华尔街的精英们,在一片永远上涨的氛围中,一样会迷失自我,清醒的永远只有少数人。
除了清醒还需要勇气,巴菲特提倡永不做空,而像这次危机中做空的人,则更需要勇气。因为他们做空的不单单是一家公司,他们做空的是整个美国经济,甚至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他们的对手是这个经济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是政府、银行、美联储、评级机构、监管机构等等,可以说是以一敌百。
2. 即使清醒也会被质疑到怀疑自己
电影中多次特写了他们每一组怀疑自己的时刻。Dr.Burry 是最早做空的,当然承受压力的时间最长,再加上他性格孤僻强硬,几乎没有发泄的渠道,只能一个人在办公室疯狂敲架子鼓。他后来几乎懒得辩解,直接冻结了资金的撤出,因此招致一片骂声,连他自己也无奈的问员工,为什么人们只愿意相信假象,我相信他有一瞬间肯定也是怀疑自己的。
当房贷违约率大幅提升时,四个小分队都以为这就是泡沫来了,但房价竟然依然上涨,银行竟然依旧在卖 CDO,他们都怀疑人生了。Mark 去找了评级机构理论,草根兄弟组合则去找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曝光机构违法造假。设想当时的场景,当你坚信自己的双眼,坚信自己的数据,却有无数人说你是错的的时候,你会不会怀疑自己?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再一步验证?
3. 实地考察才是检验泡沫的标准
没有实地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当 Mark 听完 Jared 精彩的推销之后,他和他的团队第一反应都是 bullshit,他们不相信 Jared 的发言,但是又隐约中感觉有利可图(归功于 Mark 当时真的愤怒,想唱反调)。他们没有错过这个机会,而是真的收集材料和数据,并且花时间亲自去迈阿密调查。
电影中展现了很多房地产泡沫典型的场景,也加入了一些黑色幽默:
- 空荡的大街,到处是无人居住的空屋、烂尾楼或急于出手的房子
- 房东用狗的名字都能申请到贷款
- 房子长期没人住,泳池里住了鳄鱼
- 两个酒保都转行做起了房贷经纪人,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只管赚钱,不管违约或骗人
- 脱衣舞娘竟然有 5 套房产+一个公寓
这种实地考察,让 Mark 团队发现实际上的泡沫比他们看到的数据都大,于是当机立断买了 5000 万的 CDS 做空。现实中的例子最近且最精彩的当属浑水做空瑞幸:浑水安排人手去瑞幸的实体店蹲点,收集小票,追踪实际下单的数量,最后发布了长达 89 页的做空报告,如果你看过这份报告,你就会佩服浑水在实地考察上花费的精力。
4. 机会都是自己额外花精力才能获得的
- Dr.Burry 最早是发现房价翻了 5 倍,人们工资却没涨,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于是找来所有房贷还款数据分析出了其中的泡沫。
- Jared 是发现华尔街竟然有人敢做空房地产市场,于是敏锐地发现这里面真的有泡沫,开始大胆销售 CDS,他不承担风险,只赚佣金(真的是太聪明了,个人认为是大空头电影里最成功做空的人)。
- Mark 则是在听完 Jared 推销后花了很大精力实地调查,才抓住这波做空机会。
- 草根兄弟组合是在摩根大堂捡到一份 CDS 的资料,发现竟然有人做空房地产,于是自行回去调研,才抓住了这个机会。而且草根兄弟组合到了后期非常有魄力做空 A 级债券真的是神来之笔,成本更低,赔率更高。
现实中我们听到一些获利机会后,总是过一遍脑子就否定了,等错过了又追悔莫及。这种情形天天有,如果能像他们一样先在数据层面粗略验证,可能就不会错过那么多。
以下为付费会员专属内容
点此订阅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出自作者,不代表任何机构或公司,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 Twitter (opens in a new tab) @GeekPlux
也可以加入 Telegram 群组 (opens in a new tab) 聊天讨论。
点此订阅这里是 GeekPlux (opens in a new tab) 的 newsletter (opens in a new tab),欢迎订阅 (opens in a new tab),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请我喝杯咖啡。👇